重要提示:请勿将账号共享给其他人使用,违者账号将被封禁!
查看《购买须知》>>>
首页 > 公共基础
网友您好,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搜题
拍照、语音搜题,请扫码下载APP
扫一扫 下载APP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美国总统罗斯福在二战中说:“我们必须成为民主制度的伟大兵工厂。对我们来讲,这是同战争本身一样严重的紧急状况。”美国能够成为“民主制度的伟大兵工厂”与下列哪一事件密切相关()

A.工业革命

B.新经济政策

C.罗斯福新政

D.杜鲁门主义

答案
查看答案
更多“美国总统罗斯福在二战中说:“我们必须成为民主制度的伟大兵工厂。对我们来讲,这是同战争本身一样严重的紧急状况。”美国能够成为“民主制度的伟大兵工厂”与下列哪一事件密切相关()”相关的问题

第1题

二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对美国总统罗斯福说:“总统先生,人们关心的是你在何种程度上不经国会批准而能采取行动,而你不必为内阁所困扰。”这句话典型反映了美国政体的()

A.自由平等原则

B.分权制衡原则

C.民主共和原则

D.中央集权原则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阅读下列史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1年1月6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在《致国会的年度咨文》中提出

“四大自由”:“在我们力图保持安宁的键后的日子里,我们盼望有一个建立在四项人类基本自由的世界。第一是言论自由和发表意见的自由——遍及世界各地。第二是每个人以自己的方式崇奉上帝的自由——遍及世界各地。第三是不虞匮乏的自由——从全世界角度来谈,这就意味着可以使每个国家保证其居民过上健康的和平生活的经济谅解——遍及世界各地。第四是不虞恐惧的自由——从全世界角度来谈,这就意味着世界范围的裁军,并使之如此全面和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任何国家都不会出于能对别国采取有形侵略行为的地位——遍及世界各地。” ——(摘自《罗斯福选集》) 材料二 1945年10月9日,在回答英国记者甘贝尔的提问“中共对‘自由民主的中国’的概念及解说如何”时,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说:“它将实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的原则与罗斯福的四大自由,它将保证国家的独立、团结、统一及与各民主强国的合作。” ——(摘自《中共党史参看资料》)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简述罗斯福强调“不虞匮乏的自由”和“不虞恐惧的自由”的时代背景。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4)上述三则材料反映出当时大国处理国际事务的出发点是什么?回顾历史,面向未来,你认为大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中应该承担怎样的历史责任?
材料一捷克斯洛伐克外交部长说:“我不知道你们的国家是否会从慕尼黑做出的决定中得到好处,但肯定无疑的是,我们不会是最后一个受害者。在我们之后,其他人也将遭遇同样的命运。”材料二1945年2月3日,美、英、苏三巨头聚在一个名叫雅尔塔的小镇进行秘密谈判。会谈的目的是美、英双方希望苏联尽早落实对日宣战的时间,苏联则为此提出诸多要求,有许多内容涉及到中国的主权。罗斯福为了尽快让苏联出兵以减轻美军的伤亡,对于斯大林的要求并未加以拒绝,只是认为涉及外蒙古、大连商港和旅顺军港以及中长铁路的相关协议需要征求蒋介石的同意,而斯大林则建议此事应由罗斯福向蒋介石通告,并保证获得其同意。然而三方在会谈后发表的公告中,却对这些内容只字未提。6月10日,美国大使奉总统的命令,向蒋介石当面报告有关雅尔塔会议中苏方提出的参战条件这下子蒋介石真的被激怒了,斯大林对中国充满野心他是预料到的,但他没有想到的是,美国总统居然为了本国的利益,真的会牺牲他国的权益。至于谈判的最终结果,斯大林得到了他想要的一切。材料三1945年后,经济冲突与共产王义和资本王义在意识形态的抵触是一致的然而意识形态上的相互猜忌,却使美苏之间的利益冲突转为情感上的不合。双方都逐渐相信,对方企图摧毁自己的一切生活方式。包围与颠覆——这对孪生妖孽,在双方似乎能证实自己的假设不虚时,使真正成为一种存在的实体了。

(4)上述三则材料反映出当时大国处理国际事务的出发点是什么?回顾历史,面向未来,你认为大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中应该承担怎样的历史责任?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二战行将结束时,美国总统杜鲁门说:“世界已分为‘极权政治’和‘自由国家’两个敌对堡垒。”杜鲁门在这里将世界分成“两个敌对堡垒”的标准是()。

A.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B.国家社会制度的性质

C.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

D.是否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关于中美关系的演说:“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是寻求某种办法——我们能够有分歧而不至于成为战争中的敌人。”由此可见,中美关系()

A.出现重大转机

B.完全正常化

C.进入“蜜月期”

D.结成战略同盟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爱因斯坦1939年在获悉铀核裂变及其链式反应的发现后,曾上书美国总统罗斯福,建议研制原子弹,以防德国占先。然而,让爱因斯坦感到意外的是,二战结束前夕,美国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悍然将原子弹用于战争。这对爱因斯坦震动很大,从此开始投身反对核战争的运动。这段材料蕴涵的哲学原理是:()

A.真理和价值总是一致的

B.真理和价值总是不一致的

C.真理和价值都是人类活动要追求的目标

D.真理和价值统一于人类的实践之中,最终由实践检验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美国总统中,在达拉斯遇刺,遗孀改嫁船王的是以下哪位?()

A.肯尼迪

B.林肯

C.华盛顿

D.罗斯福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美国总统奥巴马说“美国的真正天赋在于:它懂得改变”。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的“改变”表现为()

A.建立法西斯专政

B.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C.实行冷战政策

D.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材料一:基于伟大的动机和公正的原则……我们不干涉欧洲任何一国的内政……但是关于中南北美洲,情况是
明显地截然不同的。各盟国如果要把它们的政治制度扩大到中、南、北美洲的任何一部分区域,而不危及到我们的和平幸福,那是不可能的……我们对于这种干涉,不论采取何种方式,都不能熟视无睹。 ——1823年12月美国总统詹姆斯·门罗的国情咨文 材料二:任何国家如其人民善于自处,必可指望我国的衷心友好……它就无需畏惧来自美国的干涉。时常发生的越轨行为,或因虚弱无能造成文明社会的纽带普遍松弛,在美洲也正如在其他地方一样,终将需要某一文明国家的干涉……美国,非出于心愿,将不得不行使一种国际警察的权力。 ——1904年12月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国情咨文

材料一体现了美国怎样的外交政策?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1962年3月15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在其向国会提出的《关于保护消费利益的国情咨文》中,正式采用了“消费者权利”一词。()
点击查看答案

第11题

罗斯福与他的“智囊团” (一)内容梗概 “他推翻的先例比任何人都多。他打碎的古老结构比任

罗斯福与他的“智囊团” (一)内容梗概 “他推翻的先例比任何人都多。他打碎的古老结构比任何人都多。他对美国整个面貌的改变比任何人都要迅猛而激烈。”这是一个美国记者对罗斯福的评价。 从1933年入主白宫,到1945年去世,罗斯福连任四届总统,打破了美国总统不得连任三届的先例。在13年总统生涯中,罗斯福推行“新政”,使美国从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打击中恢复过来,成为“民主国家的兵工厂”;他与孤立主义作斗争,引导美国踏上反法西斯战争的征程,为战胜轴心国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战争期间,他致力于与盟国合作,并成为联合国的缔造者之一。总之,作为国际性政治家,无论从内政抑或从外交考察,罗斯福都无愧于那个时代。 就个人教养而言,罗斯福所受的教育未必令人惊叹。他毕业于号称政治家和外交官摇篮的哈佛大学,主攻法律,但他不喜欢法律。作为领袖人物,他之所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重要原因就在于他拥有一个美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智囊团”,并能充分地发挥它的作用。 早在担任州长时,罗斯福就开始网罗各方面专家,组建顾问班子。到入主白宫时,这个班子已粗具规模,后经挑选、扩充,日臻完备,形成了他的“智囊团”。其人员包括经济学教授特格韦尔、阿道夫?伯利和雷蒙德?莫利这样的经济专家,马歇尔这样的参谋人才,霍普金斯这样的外交活动家。“智囊团”比国务院班子灵活,不讲究资历,甚至超越党派。如霍普金斯在出身、教养和风格诸方面就和罗斯福大相径庭;陆军部长史汀生和海军部长诺克斯则出自共和党营垒。正是这批智囊人物,成为罗斯福做决策时的主要思想来源。 罗斯福初任总统时,接手的是一个烂摊子:和危机前相比,美国工业总产值下降了53%,国民收入下降了50%,失业工人达1 300万人;工厂停工、银行倒闭、农民破产。罗斯福的首要任务是应对经济危机。他虽没有管理经济的经验,但却可以运用“智囊团”经济专家们的智慧,使新政府反危机的“新政”得以顺利推行。在“新政”实施最初的100天中,罗斯福签署的15项重大法令的草案,主要都来源于其智囊人物的劳动。如《产业复兴法》融合了特格韦尔、罗伯特等多位专家的不同意见;《农业复兴法》的内容则源于一个农具公司经纪人的设想。借助这些专家的帮助,罗斯福政府整顿银行、恢复工农业生产、兴办公共工程,使美国经济越过了大危机的死谷。到1935年,美国生产、就业和制造业工资总额的指数已得到大幅度的回升。不懂经济的总统奇迹般地恢复了美国的经济元气。 1941年年底,日军偷袭珍珠港,给美军太平洋舰队造成了惨重损失,太平洋战争爆发。一时舆论大哗,美国公众普遍要求集中力量对付日本,这就意味着美国须从大西洋方面收缩力量,削减对英国和苏联的援助,其结局很可能是希特勒德国席卷英伦并危及苏联。罗斯福如何决断,势必影响全球战略形势。此时,不仅斯大林和丘吉尔极为关注美国政策,就是希特勒也死死盯住白宫。罗斯福又一次求助于他的“智囊团”。他的大部分智囊人物,在分析了轴心国的战争潜力、战略地位以后,认为德国是轴心国主力,击败了德国,日本就必败无疑,于是向罗斯福提出了“先欧后亚”的建议。罗斯福据此判断做出战略决策:在太平洋取守势,集中力量于大西洋方面。历史证明,“先欧后亚”是当时最佳的战略选择。 除博采“智囊团”的建议外,罗斯福也把执行权交给智囊人物。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比人力、比智力、比科技、比工业和比资源的总体战。指挥作战已不能像拿破仑时代那样凭直觉,而需依靠军事科学。罗斯福远不是军事专家,但他大胆起用军事人才却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在太平洋战场,他依赖麦克阿瑟和尼米兹;在中印缅战役,他让史迪威独当一面;在欧洲,他让艾森豪威尔全权指挥远征军;在华盛顿,他让可以信赖的马歇尔以陆军参谋长的头衔节制三军。作为国家的总司令,罗斯福不像希特勒那样去背诵某一兵器的月产量,也不像斯大林那样守在电话机旁指挥每一场战役,更不像丘吉尔那样亲抵北非沙漠干涉某一个炮兵连的调动。他很少过问战术问题,这样,参谋长们就有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机会,以军事专家的眼光,独立判断,相机行事。事实证明,这是最符合现代战争要求的指挥结构。总统由此也可腾出时间潜心研究大战略,而去做最高领导者应该做的事情。 在外交事务上,罗斯福的风格也与斯大林和丘吉尔这两位领导人迥然相异。莫洛托夫作为苏联外长,没有多少机会对重大问题表态;而丘吉尔则喜欢不辞劳苦,事必躬亲。罗斯福不同,他喜欢派出享有全权的私人代表执行外交使命。比如派往中国的居里和华莱士就有此种特权。另一个作为罗斯福特使经常被派出的出色人物是霍普金斯。战争期间,霍普金斯多次往返于大西洋两岸。1941年7月,苏德战争爆发的头一个月,霍普金斯即衔命飞抵莫斯科。临行前,罗斯福致电斯大林说:“我要求你对他完全信任,就像你直接与我谈话一样。”其后,每当美苏关系出现波折时,罗斯福就派霍普金斯出使苏联。诸如第二战场问题、租借援助问题及波兰问题等,都因有享受全权又为斯大林信服的霍普金斯到场,而得以按“求大同、存小异”的原则解决。由于绕过许多官僚机构,这种私人外交减少了误解,提高了效率,几乎成为日后美国政府的制度。 总之,罗斯福作为危机年代的领袖,成功的秘诀就在于对具体事务的超脱态度和“智囊团”作用的充分发挥。《美国史》一书的作者拉夫尔?德?贝茨评论说:“罗斯福或许还不能被认为是一个知识界领袖,在许多领域,他的造诣并不深,也不是一个见地卓绝的思想家。”或许正因为如此,罗斯福才不像丘吉尔那样,事必躬亲。而强大的“智囊团”却弥补了他专业知识的缺陷,保证了他政治上的成功。这是值得我们各级决策者思考和借鉴的。 资料来源:林波:《罗斯福与他的“智囊团”》,载《决策与信息》,2005(2)。

点击查看答案
下载APP
关注公众号
TOP
重置密码
账号:
旧密码:
新密码:
确认密码:
确认修改
购买搜题卡查看答案 购买前请仔细阅读《购买须知》
请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点击支付即表示同意并接受了《服务协议》《购买须知》
立即支付 系统将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已付款,但不能查看答案,请点这里登录即可>>>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
恭喜您,购买搜题卡成功 系统为您生成的账号密码如下:
重要提示:请勿将账号共享给其他人使用,违者账号将被封禁。
发送账号到微信 保存账号查看答案
怕账号密码记不住?建议关注微信公众号绑定微信,开通微信扫码登录功能
请用微信扫码测试
优题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