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提示:请勿将账号共享给其他人使用,违者账号将被封禁!
查看《购买须知》>>>
首页 > 生物科学> 进化生物学
网友您好,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搜题
拍照、语音搜题,请扫码下载APP
扫一扫 下载APP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主观题]

怎样鉴定一个λ噬菌体在DNA包装中的突变缺失?

答案
查看答案
更多“怎样鉴定一个λ噬菌体在DNA包装中的突变缺失?”相关的问题

第1题

两个实验对于鉴定DNA是遗传物质十分重要:一个是鼠中的菌(肺炎球菌)毒力实验研究,另一个是噬菌体T2对大肠杆菌的感染。在这两个实验中主要是论述:

A.从被感染的有机体中分离的DNA是引起疾病产生的因子。

B.突变DNA导致毒力的丢失。

C.机体接受的外源物质中是DNA,而不是蛋白质改变它的遗传潜能。

D.DNA不能够在机体之间传递,因此它是非常保守的分子。

E.来源于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和病毒的DNA能互相混合,彼此能互相替代。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T4噬菌体能编码一种与单链DNA结合的蛋白(即SSB蛋白)。SSB蛋白对于重组和DNA的复制相当重要,编码SSB蛋白的基

T4噬菌体能编码一种与单链DNA结合的蛋白(即SSB蛋白)。SSB蛋白对于重组和DNA的复制相当重要,编码SSB蛋白的基因部位产生的温度敏感突变T4突变体在温度升高时,能迅速地停止重组和DNA复制。T4的SSB蛋白是一个分子量为35000U的伸长的单体蛋白,它能紧密结合单链DNA,而不能结合双链DNA。在DNA与蛋白质量达到1:12时结合达到饱和。然而,图12-3-16表明,SSB蛋白结合DNA有一个特殊的性质。在10μg过量单链DNA存在下,有0.5μgSSB蛋白质时实际上没有结合,而在7.0μgSSB蛋白质存在时,可观察到几乎所有定量的结合。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F.W.Stahl的实验室做过下列实验。基因型为red-gamA-的噬菌体λ用13C和15N进行密度标记,再与含13C和14N的λred-

F.W.Stahl的实验室做过下列实验。基因型为red-gamA-的噬菌体λ用13C和15N进行密度标记,再与含13C和14N的λred-gainR-混合。用该混合液在下述条件下感染大肠杆菌:抑制DNA的复制;每个细菌感染10个病毒颗粒。所产生的噬菌体在硫酸铯中离心平衡,检测分布在密度梯度中的基因型,可以观察到如图12-3-12所示的全部噬菌体和A+R+重组子的分布图谱。在第二个实验中,两种噬菌体都含有突变,该突变位置是在噬菌体遗传图左端约93%处,该实验结果见图12-3-12B。试解释两个实验结果。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假定某种噬菌体颗粒含有小的线性单链DNA分子。通过CsCl离心研究它的复制方式。在CsCl中,它的密度是1.714g/cm3

假定某种噬菌体颗粒含有小的线性单链DNA分子。通过CsCl离心研究它的复制方式。在CsCl中,它的密度是1.714g/cm3。含14C标记DNA的噬菌体感染生长在含3H的培养液中的细菌。于不同时间里取样,分离出DNA,对各样品进行离心。所得结果示于图6-3-42。试问这种噬菌体怎样复制它的DNA?你认为子代噬菌体会不会有14C标记?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噬菌体中DNA分子具有短的互补的单链末端,当它感染细菌时该分子环化。图16-3-7的A和B分别显示用Bam限制酶处理

噬菌体中DNA分子具有短的互补的单链末端,当它感染细菌时该分子环化。图16-3-7的A和B分别显示用Bam限制酶处理游离的DNA分子后得到的限制酶图谱和凝胶电泳条带。从受感染的细胞中分离出DNA进行特性研究。在某些条件下酶解后的片段经电泳后结果如图16-3-7C所示。试问在这些条件下DNA呈怎样的结构?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有人做过一个实验,将ФX174噬菌体复制型的超螺旋环和缺口环分别与噬菌体DNA中的单链片段混合。没有加入RecA蛋
白。在稍高于室温条件下其中一个分子发生链侵入,但无法找到一个温度能使两个分子都出现这样结果。试解释这些现象。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λ噬菌体通常整合到λint位点,如果该区域发生突变则噬菌体将随机整合到染色质中,并可能在分离时将部分邻近的基因带入噬菌体内。如果先用λ噬菌体侵染λint突变的菌株,再将裂解物侵染trp-突变菌株,分离得到一个可在不完全培养基上生长的菌株,则可能发生的情况是( )。

A.带有trp的λ噬菌体侵染了细胞

B. 发生了回复突变

C. 与野生型细胞发生了接合

D. 发生了野生型细胞的转化

E. 以上都不对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一种噬菌体核酸的A分子具有以下性质:(1)A不与甲醛反应,能透过硝酸纤维素滤膜;(2)在碱性条件下离心,发现有三

一种噬菌体核酸的A分子具有以下性质:(1)A不与甲醛反应,能透过硝酸纤维素滤膜;(2)在碱性条件下离心,发现有三种沉降组分;(3)A分子用大肠杆菌核酸外切酶Ⅲ处理产生B分子;(4)B用DNA连接酶处理后转变为C;(5)在碱性条件下,C比A沉降更快,在含溴化乙锭的CsCl中C的浮力密度也低于A;(6)A变性后与poly(G)相互作用,在CsCl中产生三条带;(7)在γ-32P-ATP存在条件下用多核苷酸激酶处理A分子,产生三个放射性标记核苷酸;(8)只有在A用大肠杆菌碱性磷酸酶预处理后才能对(7)中的核苷酸进行标记;(9)A用溴化乙锭处理后导致粘度增加及沉降系数减小。A、B和C具有怎样的结构?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ФX174怎样把全部必需的基因信息包含在这样一个小型的DNA分子中?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由MNNG(亚硝基胍)引起的诱变损伤的本质以及它从DNA上被修复的机制可以用下面的实验来鉴定。为了确定诱变损伤

由MNNG(亚硝基胍)引起的诱变损伤的本质以及它从DNA上被修复的机制可以用下面的实验来鉴定。为了确定诱变损伤的本质,未经处理的细菌和已用低剂量MNNG处理的细菌都在含50μg/ml的3H-MNNG的培养物中培养10min。分离它们的DNA并水解成核苷酸,然后经过纸层析分析放射性的嘌呤,结果如图Q12.2所示:

图Q12.2 层析法分离未被处理和已被低剂量MNNG处理的细菌DNA中被标记的甲基化嘌呤实线表示未被处理细菌DNA中的甲基化嘌呤;虚线表示MNNG处理的细菌所得结果

为了研究诱变损伤切除的机制,首先纯化负责切除的酶,把不同量的酶(相对分子质量19000)和已被3H标记含0.26pmol突变碱基的DNA一起温育,分析切除动力学。在不同时间取样,分析DNA以确定还存在多少突变残基(图Q12.3)。当在5℃而不是37℃时重复这个实验时,虽然最初的切除速率较慢,却得到一样的终点。

图Q12.3纯化的甲基转移酶把3H标记的甲基从DNA上切除所示为纯化酶的量

点击查看答案

第11题

线粒体DNA携带抗生素抗性的酵母突变株与正常酵母杂交,产生四分子,则子囊的抗性类型是怎样的?

点击查看答案
下载APP
关注公众号
TOP
重置密码
账号:
旧密码:
新密码:
确认密码:
确认修改
购买搜题卡查看答案 购买前请仔细阅读《购买须知》
请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点击支付即表示同意并接受了《服务协议》《购买须知》
立即支付 系统将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已付款,但不能查看答案,请点这里登录即可>>>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
恭喜您,购买搜题卡成功 系统为您生成的账号密码如下:
重要提示:请勿将账号共享给其他人使用,违者账号将被封禁。
发送账号到微信 保存账号查看答案
怕账号密码记不住?建议关注微信公众号绑定微信,开通微信扫码登录功能
请用微信扫码测试
优题宝